未来社区O2O与城市配送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
8月27日,第三届中国城市配送总裁峰会在广州圆满召开,来自全国的100余位城市配送行业高层齐聚广州,共同聚焦“互联网+物流 城配新模式”。零售业最后一公里专家、云智众力CEO吕芳源,内容包括:
①城市配送最后300米的痛点
②商业模式的升级趋势:商品集散和用户体验融合
③全渠道新型便利店的未来架构
④场景化社区商业的融合
以下为演讲全文:
很高兴再次来到这个场合,有很多熟悉的面孔。我是在零售行业做物流的,但物流的范围很广,我一开始做物流中心规划,主要针对零售行业。物流规划做的比较多,但我最钟情的还是零售行业。现在这个年代,互联网的影响从十几年前开始一直到现在,不断的发展,对于所谓的传统零售,其实我很不喜欢这句话--传统零售。我认为实体零售仍然是主流,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。
今天的主题是城配,各位服务的对象绝大部分还是跟零售相关的,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,不管是做2C还是2B,都离不开物流配送,城配当然是最关键的一环。我们做零售也很关注这一点,怎么样跟城配结合,从哪一个方向结合,今天要跟各位探讨这一点。我本来是上好便利的执行总经理,上好便利在华南有2000多家店,有两种形态的配送,一种是对店配送,一种是对消费者配送。我讲这么多,是希望大家了解我的背景我的思路,为什么会这样思考,以下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。
一、城配最后300米的痛点
城配最后300米的痛点,人员需求量很大,很多快递员,但是流动率很高,人效也很难提升,在既有的交通环境还有城管的控制底下,效率很难提升,有一个天花板那里。利润也是一样的,因为竞争激烈,而且价格主动权不在你手上,你没有太多的话语权。服务,上班时间之外很难提供服务,要不然你给加班费,就算你给加班费,消费者不一定接受,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,这是我看到的一些痛点。
二、两种解决方式
(一)提货柜
目前来看大概有两种解决方式,一种是提货柜,但是提货柜的投放成本高,覆盖率也比较低,现在一线城市有3万多个提货柜,这个覆盖率真的蛮低的,而且寸土寸金,竞争激烈。商品尺寸、温度有限制,现在也有低温柜出现,我是很看好,因为有温度控制就突破了很多品类的限制,那些品类是一种刚需,但是也是一样,投放成本高,竞争一样激烈。还有使用率的波动很大,它的空置率其实挺高的,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突然就爆满了,而且这些都是不可控的,又缺乏动态空间管理技术。
货架其实没有改变,但是有很多流程和方法改变了,人到货,货到货等等系统都可以做到。可是提货柜很难,它就是一个柜子摆在那里,一格一格都做好了,你还要输入密码或者二维码,不管用什么的手段,打开就是这么大一个格子,里面可能就放一只笔,其他的空间没办法利用了,这都是一些限制。我相信技术变化以后会对提货柜有一个改造,但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。消费者体验不理想,我自己也是消费者,我经常网购,我们那个小区,我是住38栋,每次走到那个柜子,大概都够我健身了。我经常是晚上11、12点回到家,早上6、7点出门,只有去提货柜拿,这个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痛点。最好是什么?最好是停车场旁边的便利店,半夜4点钟我去他还在,这里就延伸出来一些想法。
(二)社区自提网点
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对我这种消费者就比较好一点,就是社区的自提网点,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。
1.坪效低
我为什么不讲便利店?大家都知道嘿客,还有太阳便利店,这些都是属于快递体系或者是城配从业者自己建立的一些网点,自建网点的成本是很高的,同样覆盖率也是很低的,顺丰号称一万多家店,现在也在不断转型,不断在改,就是因为模型单一,坪效低。前阵子我去湖南湖北考察,租金基本上都是在150块钱以上,还有转让费,这种网点越来越难做,有很多城市居然限制,不可以进到社区里面做商业经营,这个好像跟政府的大政策有点反着走,但的确是这样,很多地方不准你进去,你只能在外面跟其他的业态抢铺位,这时候你的坪效就很重要,每一平方单位面积能够产生的利润是多少,这就是坪效。如果你的模式很单一的话,怎么靠这个赚钱,只有事情是很赚钱的,你才能跟别人竞争。
2.服务标准很难统一
服务标准很难统一,我们刚才提到的是自建网点,现在也有很多是整合的,比如说菜鸟,京东,还有一些第三方收发的,他们也在整合社区网点,不管你是什么业态都可以跟他合作,成为自提的一个网点,但是这样服务就很难统一。我有一个痛苦的经验,华南地区最大的便利店是谁?不是7—11,也不是全家,是美宜家,美宜家在华南地区有7000多家,绝大多数店覆盖在珠三角范围,可以说全世界第一,但同时也有加盟店。有一天我在天猫买东西,试试看选了这个,结果发了三条短信给我,说货没有到,预订时间没到,出了什么原因我不知道。第三次发短信给我到了,结果我去了之后铁门关了,所以给我的体验就很差,我又没有办法跟他联系,我没有他的电话,只是告诉我地址,这个对我来说也是有点不爽,服务标准很难统一。
但是我仍然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案,因为我自己是做零售的,我还是认为便利店有很多优势,只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而已。这里提一个我个人的观点,因为我是做便利店的,我到底是从城配的角度看便利店的的运用,从电商的角度来看社区网点的应用,还是基于我是一个社区网点的经营者,来看我怎么整合电商跟整合城配的资源,我是很自私的,但是合不合理?合理吧,合理就听我继续往下讲。
我们刚才也看到第一页思路了,做最后300米的事情利润空间很小,人力成本很高,坪效是一个大问题,小小的社区网点,不管是便利店还是什么,网点面积都很小,怎么样提高坪效,这三大难点是我必须思考的,假设我想做最后300米的事情,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。我们的思考方向是,第一利润空间很难了,因为我没有话语权,我只能增量、提高效率,用量来弥补,当你的客单价没办法抬高,只能抬高来客数,这样你的营业额才会高,利润才会高。第二人力成本怎么办?这边没有写的很清楚,我不干最后300米,也就是我不去送货,因为人力成本真的太高了,现在我们的加盟店主,包括自己的直营店都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外送,不是说请不起人,请不到人了,现在90后早上一醒来,掉了几戳头发就要去保养头发(老板,我今天不上班),真的是请不到人,很痛苦。
三、关于难点突破
(一)集散与共用
我以前做物流规划,配送中心重要的职能之一是什么?就是集散。现在有大量的电商包裹进来这个社区,这个订单是怎么落进来的我们不管了,既然落进来了,有这样的量,所以城配的业者才有这个机会接到这个单,如果我的社区网点是一个汇聚点,大家会方便很多,这个没有成型,但是是我的思考。假设我跟这个区域,这个线,这个县市的城配业者都沟通好了,你们跑小干线,送到我的网点来,你们快递员就在这附近跑,共用一个快递员,是不是挺好的,人效也有提高。包裹的量你没办法决定,这是购买行为,但是总量最后经过集结,四通一达全部加起来的量有多少每个人都不知道,但是如果有一个集散点在这里是不是方便多了。因为是共用,成本就降低了,这是我的思路,我们现在也在朝这方面去谈,也在做一些店的改造,已经有一些愿意跟我们试行合作的,这是我把过去的经验应用在这上面,应该是可行的。
(二)设备改造
接下来是改造设备,便利店原来的设计是很标准化的,大家都去过便利店,货架、收银台、后仓,看到的就是这些,水柜不能给你用,因为你的坪效太低了,一放就放一整天,早上8、9点钟送过来,占到晚上,我一天可以卖多少饮料,那是便利店里面最重要的坪位,所以那个空间不可能给你。每一个品类都是计算的很精细的,不可能有任何位置给到你,怎么办?别合作了,不是,我还是想要做,为什么想要做?我的立场是这样,最后300米为什么要去做,它还是有引流的作用,还是可以增加我跟消费者接触的机会,这是社区网点的创业者最想要的,因为我们没办法做很强的电商,又看到满天飞的这些包裹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,如果你能够绕过来拿包裹,或者产生任何形式的连接,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,必须尝试的,必须把握的,虽然没地方给你,但是要想办法提供地方给你。
我们要想办法改造,有两种办法改造,一个是利用上层空间,大家知道黄金陈列原则,视线所及的位置,不管男性、女性,基本上1米1到1米4之间是最好的位置,再高就是次之,底下是最差的,这是基本原则。更高的地方其实纯粹是陈列效果了,美观的效果,你们去大卖场特别有感触,什么家乐福、大润发,可能都是堆在很高的地方,拿不到的,拿不到的干嘛呢?陈列。我们便利店也是一样,上面基本上都是留白的,或者是一些广告画,我们现在在做一些改装,想办法利用这些空间存放一些包裹。另外一个就是收银台内部的改造,内部的收纳功能的改造,收纳这个词来自于日本,就是很精细化物品整理跟存放。我们现在把家居里面各种空间利用的概念,利用在新一代收银台的设计上面,这样子可以提供很多的小件包裹的存放,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。
四、商业模式的升级
关键的思考还是在这里,这个才是我今天的重点,商业模式的主次?你们的商业模式跟我的商业模式是不同的,但是我们都会为最后300米这个事情做一些思考跟贡献。我们是解决最后300米问题,进而去创造线下的消费吗?大家都知道最后300米这件事情就是利润不高嘛,我做城配可以同时延伸一些其他业务出来,没有错,我没说这个是错的,只不过是方向角度的问题。我跟你们的方向角度不一样,所以我们是基于线下消费场所跟场景,延伸解决300米问题,这才是我们的能力所及。你们都是我的前辈,你们的实力都远远在我们之上,但是做商业网点就是我们的强项了,所以我们是这样子去解决。
目前看到的很多都是这样,这是早期的,占用货架,更优化一点的劈开一点小空间,做精细化的管理。这两种都不是我要干的,这两种都占用我大量的面积跟人力,我希望做到类似这样,这几个货架就是这个小区今天要送的货,可能由两个配送员把它送掉,可能8个快递公司送来的全部存放在这里。以供应商为单位的货架管理,我的供应商就是快递公司,反正都是这个小区的,由两个快递员去送货,这是我的想法,这样我的空间,我的管理就规范很多,信息系统的规划完全不一样,就是小配送中心,这是我们正在做的。
我们的社区网点未来会有这两大功能,一个是集散中心,我们现在正在整合第三方收发业务,如果在座有人在做第三方收发的整合业务,我希望你们整合我,我做你的下游,你去整合上游。我们以配送员模式来管理包裹,一个配送员其实送的可能是多家快递公司发到我这个网点的货,但是他负责这个小区,把这货架的东西送完,回来取也快。现在我们那个小区已经在发起了,不准快递员的三轮电动车进小区。一旦我们的业主委员会通过这件事情,我很高兴,我们这个模式会更加有价值。改造设备,甚至布局,刚才已经提过了,我希望劈开一个小区域。我们卖场也会有死角,把一些周转很低的商品摆到死角里面去,现在把那些周转低的商品不要了,我提供这个300米的服务,改造我的收银台。
当然最重要的不是集散中心,集散中心只是我想出来降低我的成本,跟其他城配业者合作的模式,我真的不想做最后300米,而且我也尽量不去做送货上门。去年我也提过,我们不干不赚钱的事情,没办法,一平方150块钱,我的员工都不听话,没办法,所以现在用户自提,仅对可控电商开放。什么叫可控电商?就是你相信我,按照我的模式来做,我们谈好了,怎么做?为了要提高我的效率,我不能什么包裹都收,为了后面的商业模式跟价值,我要知道这个包裹里面是什么品类?这个很关键。只有可控电商可以让我知道这件事情,可以跟我合作这件事情。可控电商其实就两种,一种是我朋友,一种是我自己。很多朋友在做电商,我跟他提这个要求,他觉得可以就进来。我们自己也做电商,现在无商不店嘛,我就可以知道这个包裹到底能不能进我的店,我会在一开始产生订单的时候就跟消费者好好的沟通,也会去刺激他,我主要不是去挡他,我希望他来自提,我不在网上给你赠品,到店给你赠品,到店给你折扣,欢迎你过来,这是我们想要做的。
关键是联合营销的设计,大家一起来合作,这个品类跟我店内可以提供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怎么结合,这是我们现在花最多心力去想的。你买了一个刮胡刀的时候,我有很多东西可以推送给你。这个是我们的长项,我们会去想办法,但是要有人跟我们合作,首先要知道这个包裹是哪一个品类,我们不知道它的价值,不知道具体的商品,所以我们不算侵犯隐私,只要知道它属于哪一个品类就OK了,关键是能不能做联合营销。
我们根据我们的大数据,因为你很有可能是我们公司的会员,我有你的消费记录,这个时候我可以在一定的数据判断之下来决定,先生,你不用来,我给你送过去,我只对有价值的客户这么干,为什么?我送过去就做二次营销。本来是自提,这么好居然帮我送过来,送过去的时候同时给他一份小礼物或者是宣传,不管怎么样,总之我又多了一次跟他接触的机会,但是不会每一个都这么做,那还做什么自提,干脆我们该做送货上门,我就是尽量减少送货上门,有价值的事才去干,就好像我是Uber里面的高级车一样,不要随便叫我,我很贵。
入户宣传做第三次营销,我们必须把这个成本用尽,人出去一趟进来就要继续做这个事情。接下来我们跟一个做大件配送的合作,大件配送好像跟我们没什么关系,不可能把冰箱、电视送到我的店里面来,然后用户自提,或者是我的店员把冰箱、电视搬过去,不是的。而是我们在这个时候发短信的时候,同时提到店内的促销,如果是送电视,送冰箱,我们就会有一个套装配合上去,比如说保护套,比如说电池,新买的摇控器可能没电池,我们现在都在做设想,我们希望一次两次三次不断的增加我们跟消费者接触的机会,有点投机取巧,利用各位送货上门的去,让我们可以进入。
这些都不是凭空想象的,从前年就一直在铺垫做这个事情,这些都是已经具体实施的,谈也都谈了,改造也改造了,业务也都在进行当中了。我们还是有几点重点,我们所设计的这些东西一定要保证单店的盈利最重要,我不是从总部的角度,战略的眼光去看,说我要干这个事情,未来聚集多大的流量去赚钱,不是的,我们每次考虑这件事情是做完以后投入有多少,日常的运营成本有多少,能够产生的二次营销,三次营销,组合营销带来的利润是多少,小店能不能赚钱?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加盟店,加盟店是不听话的,但是你给他钱赚,他一定听你话,你跟他说梦想就不理你。我们现在靠我们自己的自营店把这个模式做起来,每一个模式基本上让你不会亏钱,基本上让你有很多机会增加利润,为什么?因为我们还在玩我们自己的电商,我们自己的电商的利润足够覆盖我们小店的需求。整合的资源不要多,要精。我们整合当地的城配商跟我们一起做试验点,我们能够提效十个网点,对于跟我合作的城配商来说也是很好的,它也许没有全面整个城市这么干,我们的网点也不一定这么多,但是能提效0.01个点也是提升,也是帮大家争取利益。
我们要做的就是互利共赢的模式,小而美。就纯粹物流这一块来说,我不是一个闭环体系,我需要多方的协助,我只不过是中间的一个节点而已。我们创造出来一切以利润来看,所以我第一点提到的就是利润。集散中心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实施,但是都已经谈到了,刚才所规划的利用死角做货架,还有信息系统都已经在开发了。
自有电商的自提模式,收效是比较理想的,我们已经做了几个月了,这个其实没什么了不起,就是我们自己的电商,我们跟消费者讲,你如果到临近的店去提货会有意外的惊喜,他来过几次以后发现真的有意外惊喜,这就改变他的消费习惯了。反正他一个星期最少来两次,三到五次是最正常的,这是我们统计过的,我们便利店就是干熟人经济,当然有一些便利店干得是过路生意。连办公区都是做熟人经济,社区也是做熟人经济,只有步行街、车站、医院那才是做陌生的经济,那种根本跟电商没关系。我们自己的电商的推广,鼓励自提,就是为了他来店里面,现在都是用手机,不是用PC,用PC还可以浏览很多商品,手机就是第一页放一个爆款,到店里面自提就结束了,到底有刺激有什么,到店里面来体验。这个目前我们做的还算蛮理想了,我们自己电商的消费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,但是自提这一块比例慢慢上来了,很多人来自提。
我们真正的目的还是这句话,去激发延伸销售。
我们希望把我们的门店打造成一个社区商圈的核心门店,除了城配的整合以外,还有很多方面的整合,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自己干的,少部分我们自己干,我们都是整合,现在强调的都是便利店+,在便利店现有的网点上面,人员上面,设备上面加什么模式上面,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加什么东西上来,利用互联网未来巨大的可能性加什么东西上来,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便利店业者不断的思考跟尝试,我们希望打造社区商店的核心门店,城配也能跟我配合一下,大家都多点钱赚,或者是降低一点成本。其他类型的配送也可以来这里合作,有很多很多类型。周边的社区消费的行为都能跟便利店起到相关,或者成为过程当中加值的纽带,如果硬逼着你绕到我这边来,这整个模式会被消费者唾弃的,但如果你只是顺路绕过来,能获得加值,我相信消费者会愿意,这就是我们不断尝试的。包括物联网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,跟一些周围跟消费者的手机互动,今天不是这个主题,只是跟大家讲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事情,包括我们的电商,城配,都已经跟大屏,手机APP结合起来,这只是技术,只是手段,重点还是我讲到的思维。我们从商业网点的角度看城配的角度,能不能把城配的优点跟利用点放到我这里来,这就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内容。
结语就是跨界、整合,追求利润,我们一起来开便利店,一起来开城配网点可不可以?大家就是要占据点,把这个点的价值发挥到最高,我也欢迎烘焙的人来找我,我也欢迎咖啡的人来找我,我也欢迎城配的人找我,一起提供消费者更新颖的体验跟服务,跨界整合,但是一定要追求利润,我没有太多的钱可以烧,我的加盟者也不愿意陪我上战场,我一定想好模式,让一个小店都可以赚钱的,他们才会支持我。
Tel:020-31523154
WeChat:15919628991
QQ:252003071
淘宝店铺:华度货运